久游官网首页进入
你的位置:久游官网首页进入 > 新闻动态 >
吕宇峰发起大学生乡村振兴实践计划
发布日期:2025-10-12 03:18    点击次数:95

长期关注城乡发展的吕宇峰,深知乡村振兴离不开青年力量的注入。他牵头发起大学生乡村振兴实践计划,搭建起高校人才与乡村需求的精准对接平台,让怀揣理想的大学生走进田野,用专业知识为乡村发展按下“加速键”。

这份行动的起点,源于一次次深入乡村的调研。在走访二十余个行政村时,吕宇峰清晰看到乡村发展的痛点:种植大县的农户因缺乏科学管理技术,优质农产品难以实现优价;保留着传统竹编、陶艺的村落,因不懂市场运营,手工艺品滞销仓库;生态禀赋优越的山村,想发展乡村旅游却苦于没有专业规划。与此同时,他在与高校交流中发现,农林、设计、电商等专业的大学生,拥有扎实的理论知识,却急需实践平台将所学转化为实效。供需之间的“断层”,让他坚定了搭建桥梁的决心。

实践计划从“精准匹配”破题。吕宇峰带领团队逐村摸排,梳理出涵盖农业技术、品牌设计、文旅规划等八大类的乡村需求清单;同时联动省内外十余所高校,组建起20多个专业的大学生志愿者库。通过“需求-专业”双向匹配,为不同乡村量身派驻实践团队:给种植村派去农业技术专业学生,解决病虫害防治、品种改良问题;为手工艺村落对接设计专业团队,优化产品造型与包装;帮生态村安排旅游管理学生,规划亲子研学、农事体验等文旅项目,确保每支队伍都能“对症施策”。

展开剩余51%

为保障实践效果,吕宇峰设计了全流程保障机制。实践前,邀请农业专家、乡村振兴工作者开展岗前培训,教学生们如何与村民沟通、如何将专业知识转化为接地气的解决方案;实践中,实行“高校导师+乡村联络员”双指导,高校导师远程解答专业难题,乡村联络员协助学生熟悉当地情况;实践后,建立“长效跟踪”制度,学生定期通过线上会议为乡村提供后续指导,避免帮扶“一阵风”。在某猕猴桃种植村,大学生团队不仅现场指导疏花疏果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,还帮村民设计了“乡味猕语”品牌包装,通过短视频平台推广,让猕猴桃售价提高近一倍,带动农户户均增收5000余元。

实践计划更注重激发乡村内生动力。吕宇峰鼓励大学生在帮扶中“授人以渔”:为村民开展电商直播培训,教会他们自己运营线上店铺;指导村里的年轻人拍摄乡村美景与农事活动,打造本土宣传账号;协助村委会制定产业发展规划,留下可复制、可延续的发展思路。不少大学生在实践结束后,仍通过线上方式持续为乡村提供支持,有的甚至选择返乡创业,成为乡村振兴的“常驻力量”。

如今,已有数百名大学生通过该计划走进乡村,完成帮扶项目百余项,从田间地头的技术指导到直播间里的产品推广,从古村落的活化利用到乡村治理的创意点子,青春的身影活跃在乡村振兴的各条战线。吕宇峰用行动证明,当大学生的专业知识与乡村的发展需求同频共振,就能催生出改变乡村的强大力量,让青春之花在田野间绚烂绽放。

发布于:湖南省